白蜡树生物学特性及育苗技术

1 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白蜡属于落叶乔木,树皮呈青灰色,幼枝为灰黄色,对生羽状奇数复叶,小叶先端渐尖,边缘有齿 。 雌雄异株 。 单性圆锥花序,从当年生枝的端部或叶腋长出 。 钟状花萼,没有花冠,基部有宿存花萼 。 翅果呈倒披针形,果体呈微扁形,果翅下延到果体的中部 。 花期5月,果期8月 。 白蜡为阳性树种,稍耐荫,喜欢湿润耐涝,但不耐干旱,对土壤的酸碱度要求不严格,在中性土壤及钙质土壤上都能正常生长 。 白蜡萌芽力、萌蘖力极强,耐修剪,抗烟尘和抗有害气体能力强 。 寿命可达百年以上 。
2 育苗技术2.1 有性繁殖
2.1.1 种子采集与处理
一般白蜡树种子成熟在10月中旬,即翅果由绿色变成黄褐色、种仁变硬时,选择生长健壮的优良植株采摘种子 。 将果枝剪下晒干去掉翅和杂物,自然晾干后储存在低温干燥通风处 。 白蜡种子休眠期长,播种前必须对其进行处理 。 低温层积法:土壤封冻前,选择地势高、排水好、背风阴凉处挖沟,宽度80cm、长度视种子数量决定 。 种子与湿沙的比例为1∶3,在沟的底部铺厚15cm的湿沙,把种子与湿沙充分混合均匀后放在湿沙上,种沙厚度离地面60cm,上面加盖10cm湿沙,覆土将顶做成屋脊状,每隔1.0m处插1捆草把,以利于通气 。 种子处理的时间为70d 。 快速高温法:临近播种前用45℃水浸泡种子2.0d~3.0d(每天换1次水)进行催芽,捞出种子后再用3倍湿沙拌均,放在火炕上催芽,在25℃~30℃下保持种、沙湿润且要勤翻动,18d后如有1/5种子裂嘴即可播种 。
2.1.2 整地作床
白蜡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格,能忍受较高的盐碱度,当土壤的总含盐量在0.40%左右时,采取洗盐措施进行播种育苗;pH9.0的圃地上播种育苗,苗木能正常生长 。 如果在土壤肥力条件和水分条件好的土地上育苗,苗木质量和产量会更高 。
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灌方便、条件良好的沙质土壤、坡度平缓的地块作为苗圃地,既便于管理,又便于运输 。 白蜡的苗床以南北方向为宜,床面宽1.20m,左右步道宽0.40m,高0.20m 。 苗床做好后,播种前进行细致整地,施入有机肥料 。 为了使土壤的理化性状得到改善,每667m2(即1亩)可施入2.0kg~3.0kg的5.0%辛硫磷颗粒剂,细土与药拌匀撒入圃地翻耕;如消灭地下害虫,可将20倍细土混入硫酸亚铁,每667m2用量15kg~20kg,均匀撒入苗床;防治苗木立枯病可以施入腐熟农家肥;预防病害、进行土壤消毒处理,可施入多菌灵每公顷2.0kg,每667m2施入硫酸亚铁3.0kg 。
2.1.3 种子繁殖
春季播种前给床面浇足底水,为防止发生苗木立枯病,待床面稍干后每667m2用硫酸亚铁30kg,混入20倍细沙土均匀撒入苗床进行深翻并且整平,顺畦开沟条播,沟底须平,沟深3.0cm,沟距30cm,均匀撒种后覆盖腐殖质土厚2.50cm 。 当年苗木高生长可以达到30cm~40cm,产苗量在每公顷30万~45万株 。 为了使土壤和种子密切接触,覆土后要轻压,然后浇水保湿,并且在苗床上覆盖作物秸秆,通常7.0d~10d即可出苗 。 秋季播种种子不必进行处理,当年的10月采种后即可播种 。
2.2 无性繁殖
3月下旬-4月上旬进行整地,使土壤疏松,同时施足基肥 。 从生长健壮的幼龄母树上取1.0a萌芽枝条,粗1.0cm左右,长15cm~20cm左右,沙藏备用 。 芽接:采用“T”字形芽接法,砧木取直径大于0.50cm 的2.0a生白蜡实生苗,株距10cm,行距25cm,在每2行间留操作行(宽40cm),嫁接取芽片操作时要注意保护芽内的护芽肉(维管束) 。 扦插:初芽未萌动时,选粗1.0cm的1.0a生枝条,制成长15cm的插穗,用高锰酸钾消毒再用液体蜡封口储藏 。 4月中旬将插条浸入50mg·kg-1的ABT生根粉溶液1.0h催其生根,扦插行距25cm、株距10cm 。 根繁:4月中旬剪长20cm、直径1.0cm~1.50cm粗根段,按株距10cm、行距25cm进行埋根,根繁材料用50mg·kg-1的ABT生根粉溶液浸泡处理24h,以利于生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