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大全】大田鸡腿菇生产技术


大田鸡腿菇生产技术
大田鸡腿菇生产技术
    1.栽培季节 。 鸡腿菇的栽培季节一般选择在秋季9月上旬或春季2月底3月初 , 考虑到小弓棚的增温效应 , 多以地温降至15-20℃为准(一般情况下 , 经过增温之后达到适宜温度 。 ) 。
    2.良种选择 。 鸡腿菇菌种一般要求菌丝呈银灰色 , 且较浓密 , 抗逆性强 , 适应性广 , 不易开伞 , 如特白33等 。 也可利用野生驯化 , 但栽培前一定要进行出菇实验 。
    3. 培养料的配制及发酵 。 鸡腿菇生长过程中需要的营养种类主要有碳源、氮源及各种矿质元素和维生素等 。 其主要来源于棉籽壳、玉米芯、麸皮及各种作物的秸秆、肥料和各种食用菌下脚料 。 现提供两个配方供参考:①平菇或杏鲍菇废料30%、棉籽壳30%、玉米芯20%、麸皮15%、尿素1‰、过磷酸钙2%、石灰3%;②棉籽壳50%、玉米芯30%、麸皮15%、尿素1%、磷酸二铵2%、石灰3% 。 食用菌的下脚料一定要经过充分曝晒、杀虫、杀菌 。 配制的方法是:先将各种食用菌下脚料与棉籽壳、玉米芯、麸皮及石灰干混两遍 , 使其充分均匀 , 然后喷水 , 同时加入其它辅料 。 为防止培养料携带杂菌 , 配料时还应均匀喷洒50%的多菌灵200倍液 , 然后将料拌均匀 , 进行堆制 。 一般上宽40-60cm , 下宽60-80cm , 高80-100cm , 长度不限 。 但要注意补足水分 , 保证含水在60%左右 。 当料温达到60℃以上时翻堆 , 同时喷杀虫剂杀虫 , 一般翻堆3-4次即可 。 发酵成熟的标志为:料的颜色变为棕黑色 , 且有大量放线菌滋生 , 并能闻到一股料香味 , 一般约7-12天 。
    4.畦床建造 。 一般应选择在靠近水源、通风方便、环境清洁的田块建造畦床 。 要求畦床东西走向 , 宽1.2-1.3m , 深20-25cm , 长度不限 。 畦与畦之间要留足人行道 , 四周土要拍实 。 使用前要用石灰撒一遍畦床 , 并喷37%的甲醛200倍液和50%敌敌畏100倍液杀虫杀菌 。 同时大水漫灌一次 , 避免因土过干吸收料中水分 。
【【花卉大全】大田鸡腿菇生产技术】    5.接种发菌 。 发菌的方式有两种:(1)铺料式发菌:将发酵好的培养料按一层料一层种的方式铺于畦床中 。 一般第一层铺料 5-10cm , 第二层10-15cm , 第三层5-10cm 。 每一层接种量大致占料重的15%左右 。 然后在表层用地膜覆盖 , 防止杂菌侵入和水分散失 。 最后拱起小弓棚 , 加盖草苫进行发菌 。 (2)装袋发菌:一般袋的规格为50×35cm , 采取两头接种 , 要求料要实 。
    6.管理 。 一般2-3天后会发现菌丝已开始吃料 , 此时应加强管理 。 在发菌过程中 , 可以通过通风来确保小拱棚内的适宜温度在22-28℃ , 同时还要注意菌丝应在无光条件下生长 。 对于杂菌污染的料块要及时处理 。 一般15-20天菌丝便可布满培养料 。 此时可覆土进入出菇管理:(1)将经过处理的肥土覆于料面 , 厚度3-4cm 。 土壤处理:取10cm以下土层中的净土加菜园土 , 用37%甲醛150-200倍液和50%敌敌畏100倍液进行拌土 , 然后覆盖塑料膜闷两天进行杀菌杀虫处理 。 摊开晾晒后即可使用 。 一般土的含水量为:手握成团落地即散 。 每方土可覆盖约25m2的料面 。 (2)管理措施:遮荫保持散射光;温度控制在16-18℃;加强通风 , 同时保证空气相对湿度在85%以上 , 一般30-35天鸡腿菇就会现蕾 。 此时切勿喷水 。 现蕾7-10天后即可采收八成熟的鸡腿菇 。
    7.病虫害防治 。 鸡腿菇的病害主要有链孢霉、鸡爪菌、绿霉、黑曲霉等 , 其中以前两者的危害最大 。 需要实行综合防治 , 既要注意料的高温曝晒 , 又要注意环境的消毒 。 另外还要注意出菇前防治地下害虫 , 如蝼蛄、金针虫、地蛆等 。 可使用地虫一包净喷洒一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