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无公害丹参的种植技术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河北省露地丹参无公害生产, 本标准规定无公害丹参每hm2单产4500kg~5200kg的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肥料使用原则和要求, 生产管理等系列措施 。

【种植】无公害丹参的种植技术

文章插图

2. 无公害生产管理措施
丹参以分根繁殖为主, 多年分根繁殖品种易退化, 分根繁殖几年后需种子繁殖, 以利于品种的提纯复壮, 亦可采用芦头繁殖(当年可结籽)和扦插繁殖 。
2.1 繁殖
2.1.1 分根繁殖
每年秋季收获丹参时, 选择粗壮、色红、无腐烂、发育充实、直径0.7cm~1cm, 无病虫的一年生根条做种根, 用湿沙贮藏至第二年种植, 也可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留在原地不挖, 留做种株, 待到第二年种植时随挖随种 。 分根繁殖当年秋季或翌年春季收获 。
2.1.2 种子繁殖
4月20号左右播种, 播种地宜选择地势较高土壤疏松的地块, 播前深耕, 每667m2施入腐熟有机肥2500kg做基肥, 整细耙平, 做畦宽1.2m, 整平畦面, 在畦面上按行距33cm开沟, 深1cm, 种子拌上细沙, 均匀撒入沟内, 盖上细土不见种子为宜 。 每亩用种量0.5kg~1kg左右 。 幼苗出土后, 要结合中耕除草进行间苗定苗 。 幼苗2片~3片真叶时, 第一次追肥, 每667m2施入腐熟人畜粪水1500kg, 7月下旬进行第2次追肥, 每667m215kg尿素加磷酸二胺10kg, 遇旱浇水, 雨后及时排水, 此外, 除留种田外, 抽花苔要及时剪除 。 种子繁殖可当年移栽, 也可作种根翌年分根繁殖 。
2.2 分根繁殖种植技术
2.2.1 选地
宜选择前茬为禾本科作物, 土壤比较肥沃, 土层深厚, 地势较高, 排水良好的地块 。 沙壤土较好 。
2.2.2 整地
地块翻耕深20cm以上, 耙细、整平, 做好1.2m的畦四周开好排水沟 。
2.2.3 施肥
底肥以优质有机肥, 常用化肥、复混肥等为主, 在中等肥力条件下, 结合整地每667m2 施优质有机肥2000kg、氮肥(N)5kg(折合尿素10.9kg),磷肥6kg(折合过磷酸钙50kg)钾肥(k2o)4kg(折合硫酸钾8kg) 。 2.2.4 栽种 3月下旬适时栽种, 在整好耙细的畦上按行距20cm, 株距25cm, 深5cm~7cm开沟或穴种 。 将种根切成5cm~7cm的小段, 按原生方向栽种, 不能倒置, 每穴一段, 盖压平, 每hm2需种根1200kg~1500kg, 每667m2留6000株左右 。
2.2.5 中耕除草
一般进行3次 。 第一次在苗高10cm左右时进行, 以后视杂草生长情况而定, 中耕宜浅锄 。
2.2.6 追肥
丹参栽种后, 在施足底肥的情况下, 一般追肥一次, 特殊情况两次 。 在6月下旬, 植株生长旺期每667m2追施尿素20kg 。 7月中下旬用0.1%磷酸二氢钾或2%过磷酸钙浸出液50kg进行叶面喷肥 。
2.2.7 排灌水
丹参忌积水, 在雨后应及时疏沟排除地内积水, 防止水涝, 引起根部腐烂 。 5~7月份是丹参生长的茂盛期需水量较大, 如遇干旱应及时浇水 。
2.2.8 摘蕾
除留种田外, 7月上中旬后, 分期分批摘蕾 。 宜早不宜迟, 以利于营养物质集中于根部生长 。 采摘时注意不要 损伤茎叶 。
3. 病虫害防治
3.1 根腐病
3.1.1 农业防治
3.1.1.1 合理轮作, 可抑制土壤菌的积累 。
3.1.1.2 选用无病种栽 。
3.1.1.3 合理施肥, 施足基肥, 多施有机肥, 增施磷钾肥, 及时追肥, 培育壮苗, 采取健身栽培 。
3.1.2 化学防治
3.1.2.1 栽种前浸种根: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蘸根处理10min, 晾干后栽种 。
3.1.2.2 药剂防治:发病期用50%多菌灵800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灌根, 发病株每株灌药液250ml左右, 7d~10d再灌一次, 连续2次~3次 。 也可用以下药剂喷洒: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75%百菌清1000倍液, 每667m2次50kg药液, 每隔10d喷一次, 连喷2次~3次 。 注意喷射茎基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