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教他们克服心理障碍

每个人的成功都不是那么一帆风顺的,尤其是一些孩子 , 刚入社会的他们面对太多的问题渐渐的也会产生心理障碍 。那么怎样克服心理障碍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让大家了解青少年心理学,也为了他们将来能够成功 。
在成长的道路上 , 大家都会遇见一些因素,就是因为这些因素导致了青少年们出现了心理障碍 。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教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哪些心理障碍会直接影响孩子成才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成为有用之才,所以就需要了解什么心理障碍会青少年成才 。
从心理学角度,现在有不同程度心理障碍的年轻人,大致有以下10种类型 。
1、理想型
有一些人 , 总是沉浸在自己的理想王国中,不愿脚踏实地的工作,这山望着那山高,一件事还没做完就想着其他的事情了 。
2、自卑型
自以为事事不如人,受到冷遇更受不了,总觉自己是一个局外人,郁郁寡欢 , 自暴自弃 。
3、闭锁型
有些青年意识到自己的思想情感与别人不同,又不易为别人所理解,因而他们倾向于把自我体验封闭在内心,而不愿向他人表白 。
4、失意型
失意,是当人的期望不能实现,某种需要得不到满足时所感到沮丧的心理体验 。它使有些人会产生不正常的自我评价和期望,将导致个人社会适应的失调 。
5、嫉妒型
这种心理是万万不能有的,这种心理害人害己 , 对谁都没有好处 。
6、惟分型
考试流于重本本、条文的弊端,牢牢地打下“分数第一”的心理基础 。在这种惟分心理支配下,人们只得为“分”而奋力拼搏 。
7、怯懦型
这种心理的人过于谨慎,小心翼翼,常多虑 , 犹豫不决,稍有挫折就退缩,不想有所作为 。有这种心理的人一般都气质脆弱,无所谓创新,成才 。
8、情绪型
青年情绪的变化带有两极性,容易动情、喜悦、激动和振奋 。同时 , 也容易悲观、消沉、忧愁和苦闷 。对于青年的这种正常心理活动,重要的是在行为过程中加以正确引导 , 以减少不良影响 。
9、习惯型
习惯的形成,一是自身养成的,一是传统影响的 。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节奏缓慢,求稳怕乱,安于现状等保守的心理习惯,于是,就出现了这种妨碍人才成长的不良习惯 。
10、厌倦型
一旦遇到波折、困难或不顺心的事 , 都要抱怨他人,感叹自己“怀才不遇”,悔恨“明珠暗投”,牢骚满腹,对生活失去兴趣,对美好的东西失去追求 。这种厌倦心理磨损人的志气 , 是成才的一个致命伤 。
应该如何克服心理障碍?积极面对生活
患了心理障碍之后,患者的第一个情绪反应,往往是自卑 。觉得自己被划到软弱无能的那类人中去了 。其实,一个人是否患心理障碍,是不由个人的意志决定的 , 而是由一个人童年的成长环境决定的,换句话说 , 是“命运”性的 。它只反映和代表了一个人的成长环境和发育背景,而不代表一个人是否坚强、是否有价值 。
消除心理障碍
得知自己患了心理障碍后的第二个反应,就是悲观失望 。因为他们习惯于认为自己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最不幸的人 , 自己患了没办法克服的疾病 。其实,据最保守的估计,人群中的心理障碍患病率也在百分之二,就是说,在我国的十几亿人口中 , 至少也有两千万和你患有大同小异的心理障碍的患者,所以 , 你并不是孤立的 。心理障碍也不是不可以治愈的 , 可以说大部分心理障碍都可以通过治疗 , 得到缓解和治愈 。只不过缓解和治疗需要付出精神、经济和时间的代价而已 。所以,患了心理障碍既不可悲、也不可怕,您只是不得不面对自己的患了心理障碍的“命运” 。
有了冷静的思考之后 , 就可以慢慢地思考,怎样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了 。面对自己的心理障碍,采取以下的心态会比较有益,首先,必须接受自己的“患病”现实;其次,必须自己承担起克服心理病的主要责任;然后,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或专业心理治疗 。
在哪里可以获得专业心理帮助?
目前 , 社会上提供心理帮助的机构和部门很多,概括地讲,有心理热线、心理咨询中心,心理门诊或心理诊所 , 心理病院和精神病院 。这些心理帮助资源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心理障碍患者应该根据自身的问题特点,选择求诊断部门 。
一般说来,紧急的日常心理危机 , 比如自杀、家庭纠纷和一过性的心理烦恼 , 适合通过心理热线暂时得到缓解 。学习障碍、轻度社会适应不良,适合于到由社会教育工作者主办的心理咨询中心,接受心理咨询 。神经症、人格障碍、和心理障碍等发病时间较长、有一定人格基础的心理障碍,适合去心理门诊或心理诊所 , 接受系统心理治疗 。而精神分裂症或燥狂抑郁症等重症精神病,在发作期适合到精神病院,接受以化学药物治疗为主的专业治疗 。当然在接受专业治疗的前提下,必须要养好身体 。
个人存在某方面的心理障碍或缺陷,本人和社会能接受这种障碍或缺陷,就没有去“克服”的必要 。金无足赤 , 人无完人 , 优秀和缺陷并存才是一个完整的人 。如果心理障碍或缺陷使本人感到痛苦并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则应当努力克服 。但在如何克服心理缺陷的方法上 , 一些人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
比如,在陌生的社交场合与人交谈时 , 许多人都会体验到不同程度的畏惧和回避心理,性格内向者的体验更明显一些,但多数人都能克服这种心理障碍而融入到环境中去 。但如果害怕与人交往的心理十分严重,同时伴有心慌、气短、出虚汗、面红耳赤、张口结舌、手足无措等表现,并且经常如此,始终不能克服,其结果就会长期回避社交,这也叫社交恐怖症 。这样的人体验到的痛苦越深,克服自身缺陷的愿望和努力就越大 。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越想与缺陷作斗争,缺陷则越来越顽固 。这是因为有这种缺陷的人采取了直接针对缺陷的方法,总是时刻提醒自己努力克服 , 并力图很快克服 。
实际上,克服心理障碍的最有效方法是“扬长避短” 。“扬长避短”是自然法则,是顺应自然 。生物仅依靠某一种“长处”能在亿万年的自然残酷的竞争中得以生存,就在于经历了不断进化和完善了自己的“长处” 。比如蚯蚓割断身体、海参抛弃内脏都能够再生 , 这就是它们赖以生存的“长处” 。如果它们在进化中不充分利用自己的“长处”,自然的力量早就将它们淘汰了 。人类的“长处”是大脑和思维 , 我们靠发达的大脑成为万物之王 。如果我们的祖先为了克服打不过狮子、跑不过猎豹、游不过鱼类等“缺陷” , 天天去和这些“缺陷”作斗争,现在还有我们人类吗?
急切想克服社交恐怖症的人,就往往只看到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 。他们羡慕那些口齿伶俐者 , 把在社交场合口若悬河、风度翩翩视为目标,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笨手笨脚笨嘴”的毛病上,而往往体会不到自己超人一筹的笔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如果一位社交恐怖症患者,常年订阅《演讲与口才》杂志,背诵了许多笑话,经常逼着自己去“谈笑风生”,结果可能是越来越结结巴巴、面红耳赤 。
每个人都有别人不及的优点,你只有发现和利用这些优点去与别人竞争,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实效 。如果你致力于克服短处而不发挥优势 , 不仅毫无胜机 , 最后长处也可能因得不到培养而变成短处 。
缺陷的形成非一日之寒,融化它就非一日之功,一定要有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就拿社交恐怖症来说,它往往有性格内向和自卑的内在心理基础,或有容貌和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的外在缺陷,这些东西哪一样都不是能够轻易克服的,有些可能是不能克服的 。因此在战略上要打持久战 。
一个人由于缺乏成功的经验 , 缺乏客观的期望和评价,消极的自我暗示又抑制了自信心,加上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恶劣的生活境遇等等原因导致了自卑心理的产生 。这种心理常表现为抑郁、悲观、孤僻 。如果任其发展 , 便会成为人的性格的一部分 , 难以改变,严重影响人的社会交往,抑制人的能力发展 。那么如何来克服自卑心理呢?
首先,要有意识地选择与那些性格开朗、乐观、热情、善良、尊重和关心别人的人进行交往 。在交往过程中,你的注意力会被他人所吸引,会感受到他人的喜怒哀乐,跳出个人心理活动的小圈子,心情也会变得开朗起来,同时在交往中,能多方位地认识他人和自己,通过有意识的比较,可以正确认识自己,调整自我评价,提高自信心 。
其次,要不断提高对自我的评价,对自己作全面正确的分析,多看看自己的长处,多想想成功的经历 , 并且不断进行自我暗示,自我激励:“我一定会成功的” , “人家能干的,我也能干是,也不比他们差”等等 , 经过一段时间锻炼,自卑心理会被逐步克服 。
最后,要想办法不断增加自己成功的体验,寻找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作为试点 , 努力获取成功 。如果第一次行动成功,使自己增加了自信心,然后再照此办理,获取一次次的成功,随着成功体验的积累,你的自卑心理就会被自信所取代 。
结语:以上就是360常识网为大家介绍的青少年心理学的相关内容,从文中的介绍中,相信大家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也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怎样克服心理障碍 。一个人在成功的路上,如果你身边的青少年有这样的心理存在 , 一定要提醒他们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