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通假字


1、通假字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 , “通假”亦为“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或字形相同或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通假字所代替的字称为“本字” 。
【什么是通假字】2、古人造出一个字,表达一个意思,可是该用哪个字表示哪个意思的思维却还在形成过程中,没有一定规律,既可以使用这个字表示某个意思 , 又可以使用另外一个声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表示那个意思 。所以,时代越前的文章,通假字越多 。
3、古人在做记录时,一时想不出本字而用了别字代替,清代的赵翼在《陔余丛考》一书中指出:“字之音同而异义者 , 俗儒不知,辄误写用 , 世所谓别字也 。”第一个人这样写固然是前面所说的写了别字 , 但后人都这样效仿以后,便成了“合法”的通假字了 。
4、由于古代印刷相对落后,再加之战火焚毁,相当部分书籍原版遗失,再凭一些读书人的背诵、记忆重新写出来的,“著之竹帛” 。即背诵者口诵,记录者依据声音来记录,疏于校对,以致字形常常出现讹误,不同的书写者往往会因方言的差异或其文化程度的影响导致记录时将同一个字记录成不同的形体 。故清代学者王念孙、王引之父子在《经义述闻》就这样说:“训诂之要,在声音不在文字” 。

    推荐阅读